news
醬油小舖
成功醬油一甲子 創辦人:鄭登貴先生 次子鄭國財序言
鄭登貴先生生於民國14年,兄弟3人,姐妹4人,育有3子3女。
祖父鄭芋於新化市場邊開了一間小雜貨店,光復初期,物質缺乏,生活艱困,為了生計,於是父親靠苦力幹活,在山裡砍柴,運赴台南市集叫賣,賣給一家明玉醬油廠,後來葉姓老闆問是否願當學徒,因緣際會學會了做醬油的技術。二年後,於民國37年回新化老家,也就是現今的大同街,創造起了醬油的生涯。因為姓鄭,袓先早期亦是隨鄭成功來台,因此為了紀念祖先而將工廠命名為成功醬園,這是工廠名稱的由來。
成功這個名稱,對第二代、第三代來說,有著莫大的壓力。民國48年,隨著兄弟分家,於是父親搬到中興路767號,擴大營業,那時期,新化地區就有8家醬油廠,規模都不大,以家族式的小型加工形式,因此設備都很簡陋,以木柴及稻
木殻、煤炭來燒醬油,洗瓶、裝填醬油、貼標、 草繩綑醬油,一切都是人工,因此非常辛苦。 運送醬油到玉井、南化等山區,早期靠牛、馬 車來運送,後來有了三輪車,之後運送的時間 也就縮短了許多,同時販賣網更往外拓展到台 南縣的其它鄉鎮。當時三輪車沒有牌照,是違 法的拼裝車,警察常攔阻取締,因此運送時間 常在晚間及凌晨5、6點,警察未上班之前,冬 天天冷,夏天下雨,車上沒雨遮,運送的辛苦 ,由此可知。當時經銷商販售的對象,百分之 七十都是農戶,用腳踏車一戶一戶的配送,百 分之三十才是(柑仔店)雜貨店及小吃店。

隨著經濟起飛,六、七十年代,大型的速成醬油廠一家接著一家成立,還有電視廣告的產生,於是大型的醬油廠逐漸鯨吞市場,造成很大的衝撃。面臨艱困之時,次子鄭國財逢當兵退伍,毅然決定投入醬油廠的工作,有了人手,又增加了設備,但因廠地不足,又擴建了中興路373號的廠房及倉庫,此時第二代深知,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,唯有提高品質與大廠作區隔,於是高純釀的蔭油比重也在穩定中漸漸增加,沒有廣告,靠著口碑客戶群,渡過了一甲子60多個年頭。

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增加,現有的廠房又不敷使用,設備漸老舊,及第三代三兄弟亦加入了行列,他們接受了專業食品技術教育,靠著理論與幾十年的長輩經驗,讓手工與科技再一次結合運用釀造出更適合台灣人的口味。於是民國99年,斥資於國道三號新化交流道下,新設了成功泓食品有限公司,亦就是成功醬油第二廠區,再一次的擴大展業。展望未來,第三代希望秉持傳統釀造的技術與品質,團結合作,將成功醬油邁向百年之行列。